【蒙古简介】看完这个,你对蒙古国还陌生吗?

hfy 文化 公益评论3,4441阅读模式

【蒙古简介】看完这个,你对蒙古国还陌生吗?-图片1

蒙古是亚洲东北部一个高原地区的泛称,有时也指蒙古国或蒙古族。这里指蒙古国。蒙古国名意思是勇敢和朴素。是东亚唯一的内陆国,南、东、西与中国接壤,北与俄罗斯相邻,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蒙古国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广义上的蒙古包括中国的内蒙古和新疆的一部分、蒙古国,以及俄罗斯联邦的部分区域,如图瓦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等。这些地区在大清朝及中华民国初年时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也当然元朝时中国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

◆中文名称:蒙古
◆英文名称:Mongolia
◆所属洲:亚洲
◆首都:乌兰巴托
◆主要城市:额尔登特,达尔汗,温都尔汗
◆国庆日;1921年7月11日
◆国歌;乌兰巴托之夜
◆国家代码:MNG
◆官方语言;喀尔喀蒙古语
◆货币:图格里克
◆时区:UTC+7 至 UTC+8
◆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
◆人口数量:2,839,500(2013年)
◆人口密度:1.76人/平方公里(2010年)
◆主要民族:喀尔喀蒙古族
◆主要宗教:喇嘛教,土著黄教,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1,564,115平方公里
◆GDP总计115.16亿美元(2013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4056美元(2013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976
◆国际域名缩写:.mn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接壤国家:俄罗斯联邦,中华人民共和国
◆总统: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
◆总理;苏赫巴托尔·巴特包勒德

1蒙古国简介

蒙古位于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南、东、西与中国接壤,北与俄罗斯相邻。 “蒙古”是蒙古族的自称。原为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据文献记载,蒙古族属于东胡系,是由室韦部落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大约在公元7世纪以前蒙古族就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西迁到了鄂嫩河上游的不尔罕山(大肯特山和克鲁伦河一带。在我国唐代史籍中称为“蒙瓦”,《辽史》中称为“萌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在古东胡语中其意为“永恒之火”。古东胡系室韦一达怛人的语言,保持东胡后裔语言和方言的特点,这种语言和方言,应当叫作原蒙古语。《元朝秘史》中保留的一些原蒙古语的词汇和语法现象可以证明,这种原蒙古语与后来经过突厥化的古蒙古语有很大差别。“蒙古”一词在古蒙古语中的原意是勇敢或朴素;另有一种释义法,即将该词分解,即“我”与“炉灶之火”两个词合成,结合起来就是“我们同火人”,蒙古族是游牧民族,每到一地同炊共饮,故有此称。蒙古国英文缩写:MGL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面由三个垂直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两边为红色,中 间为蓝色。左边的红色长方形中有黄色的火、太阳、月亮、长方形、三角形和阴阳图案。旗面上的红色和蓝色是蒙古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红色象征快乐和胜利,蓝色象征忠于祖国,黄色是民族自由和独立的象征。火、太阳、月亮表示祝人民世代兴隆永生;三角形、长方形代表人民的智慧、正直和忠于职责;阴阳图案象征和谐与协作;两个垂直的长方形象征国家坚固的屏障。

国徽 呈圆形。圆面为蓝色,中间是一匹飞奔的骏马,马中间的图案与国旗上的相同,马之下是一个法轮。圆周由褐色和金黄色的花纹装饰,下方饰以白色的荷花花 瓣,顶端是三颗宝石。

纪念日
【独立日】1921年3月13日
【国庆日】1921年7月11日
【宪法纪念日】1992年1月13日

春节 蒙语称“白月”,日期与我国藏历新年相同,是蒙古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以前称为“牧民节”,只在牧区庆祝。1988年12月,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决定,春节为全民的节日。

国庆节 7月11日。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的“革命”取得胜利,7月10日,在库伦(今乌兰巴托)成立君主立宪政府。蒙后定其次日为国庆日。1997年6月13日,蒙古国庆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蒙国庆易名为“国庆节-那达慕”。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者“娱乐”,原指蒙古民族历史悠久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现指一种按着古老的传统方式举行的集体娱乐活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1922年起,定期在每年7月11日举行,成为蒙古国庆活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首都 乌兰巴托(Ulan Bator)。人口约100万(2006年底)。平均气温为-2.9℃。 乌兰巴托(Ulanbator),意思是“红色英雄城”,原名库伦,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UlanBator)是一座具有浓郁草原风貌的现代城市。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面积 47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4.2万(2004年底),其中70%的人口是年轻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乌兰巴托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肯特山南端,鄂尔浑河支流图拉河畔,海拔1351米。这里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最低气温达-40℃,夏季最高气温达35℃,年平均气温-2.9℃。乌兰巴托南北两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清澈的图拉河从城南的博格多山脚下自东向西 缓缓流过,东西两面为广阔的草原,也是城市发展的走向。城市主要街区坐落在图拉河北岸。 乌兰巴托始建于1639年,当时称“乌尔格”,蒙语为“宫殿”之意,为喀尔喀蒙古“活佛”哲布尊巴一世的驻地。“乌尔格”在此后的150年中,游移于附近一带。1778年起,逐渐定居于现址附近,并取名“库伦”和“大库伦”,蒙古语为“大寺院”之意。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库伦为乌兰巴托,并定为首都,意思是“红色英雄城’。蒙古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交通中心。市区沿着土拉河布局,呈狭长形,西部有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市区南面有蒙古的圣山,山顶有蒙古人民革命纪念碑,可俯瞰全市。市中心有蒙古议会大楼,总统府和人民广场。2013年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商业设施均较不发达,市区内四处可见大片的蒙古包和简易的木板房。连接中俄的铁路贯穿乌兰巴托,北至苏赫-巴托尔,南抵中国内蒙古的二连浩特。

国家政要 总统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2009年5月当选,6月就职;总理苏赫巴托尔·巴特包勒德,2009年10月任职;国家大呼拉尔主席达木丁·登贝尔勒,2008年9月当选。

行政区划 除首都外,全国划有21个省:后杭爱省、巴彦乌勒盖省、巴彦洪格尔省、布尔干省、戈壁阿尔泰省、东戈壁省、东方省、中戈壁省、扎布汗省、前杭爱省、南戈壁省、苏赫巴托尔省、色楞格省、中央省、乌布苏省、科布多省、库苏古尔省、肯特省、鄂尔浑省、达尔汗乌勒省和戈壁苏木贝尔省。

人口 268.34万。蒙古是一个地广人稀的草原之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人。人口以喀尔喀蒙古族为主,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族、杜尔伯特、巴雅特、布里亚特等15个少数民族。过去大约40%的人口居住在乡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80%,其中生活在乌兰巴托的居民占全国居民总数的/1/4。农业人口主要由饲养牲畜的游牧民组成。主要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根据《国家与寺庙关系法》的规定,喇嘛教为国教。还有一些居民信奉土著黄教和伊斯兰教。

2自然地理

蒙古国的面积约156.65万平方公里,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地处蒙古高原。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北面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为邻。西部、北部和中部多为山地,东部为丘陵平原,南部是戈壁沙漠。山地间多河流、湖泊,主要河流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尔浑河。境内有大小湖泊3000多个,总面积达1.5万余平方公里。库苏古尔湖位于蒙古国北部,是蒙古国最大的湖泊,其水域总面积为2760平方公里,素有“东方的蓝色珍珠”之美誉。库苏古尔湖的动植物群落与位于其东部200公里外的俄罗斯贝加尔湖有相近的起源。蒙古国属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冬季最低气温可至-40℃,夏季最高气温达35℃。

环境 蒙古地处蒙古高原北部,平均海拔约1600米。西、中和北部是阿尔泰山脉、杭爱山脉、唐努乌拉山、东萨彦岭、戈壁阿尔泰山脉、肯特山脉等地垒构成的山地,各山脉主峰一般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山地之间是地堑形成的内流水系和湖泊、盆地。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尔浑河是主要河流。河、湖附近地区多水草,是天然牧场和主要农耕区。东南部是比较平坦的高原,分布着低矮的丘陵和浅盆地,地表主要为粗砂、砾石的“戈壁”。戈壁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气候 蒙古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冬季长,常有大风雪;夏季短,昼夜温差大;春、秋两季短促。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为大陆高气压笼罩,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古高压中心,为亚洲季风气候区冬季“寒潮”的源地之一。无霜期大约从6月—9月,只有90-110多天。降水很少,年平均降水量约120 -250毫米,70%集中在7、8月;西北部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许多高峰终年积雪。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现已探明的有铜、钼、金、银、铀、铅、锌、稀土、铁、萤石、磷、煤、石油等80多种矿产。其中煤蕴藏量约500-1520亿吨,铁20亿吨、磷2亿吨、萤石蕴藏量约800万吨、铜800万吨、钼24万吨、锌6万吨、银7000吨、金3000吨、石油15亿桶。额尔登特铜钼矿已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位居亚洲之首。自1995年以来,采金业成为蒙古发展最快的行业。森林面积为18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0%,木材蓄积量为12亿立方米。水蕴藏量为60亿立方米。(资料来源:蒙古矿产资源管理局网站、蒙古外国投资局网站等)
●土地资源
可利用土地面积为15646.64万公顷,其中,农牧业用地面积占80%;森林面积10%;水域面积占1%。
●森林资源
蒙古的森林面积为15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0%。木材总蓄积量为12.7亿立方米,其中,落叶松占72%;雪松占11%;红松占6%;其余为桦树、杨树、红杨树等。森林主要分布于肯特、库苏古尔、杭盖和阿尔泰等省区的山区地带。
●水资源
蒙古境内河流总长6.7万公里,平均年径流量为390亿立方米,其中88%为内流河。湖泊水资源量达180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20亿立方米。

3民族

主体民族:喀尔喀蒙古族,占总人口的85%;
少数民族:哈萨克占7%;通古斯克占4.6%;杜尔伯特;巴亚特;布里亚特等占3.4%。

4蒙古国的历史

蒙古地区在汉朝以前的主要居民乃匈奴人。匈奴被西汉击溃之后,蒙古地区先后由柔然、突厥、回纥等民族控制。宋朝时期蒙古人迁入该地。唐朝时首次纳入中国版图,后为中国辽朝版图。 蒙古初时受到金朝统治,但随着金朝的衰落,在13世纪初,蒙古人的领袖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了这一地区的所有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国。后来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导致帝国分裂,忽必烈统治的范围包括这一地区、现中国领土的大部分以及周边某些地区,辖境改称元朝。元朝时蒙古地区全部纳入中国版图。明朝始终无力收复蒙古地区。明朝时期在中国的蒙古人大多退回塞外,主要生活在这一地区,直至明朝覆灭。元朝时蒙古地区和今西伯利亚大部都属于中国版图。1660年外蒙古库伦活佛(喇嘛教,与清王朝信仰相同)作出了影响后世数百甚至数千年的决定,归附中国,而不是向沙皇俄国投降。

满清时 蒙古地区再次纳入中国版图,除了贝加尔湖东部和南部的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等约70多万土地在1689年《尼布楚条约》中割让给俄罗斯外,其余蒙古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内外蒙古被统称为塞北。今蒙古国(外蒙古)清朝称喀尔喀蒙古,或漠北蒙古,并设有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今内蒙古之南部地区并入内地省份,其余部份清朝留为"盟"、"旗",皆未建省。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已经证明:有史以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无论哪个政治势力,哪个民族势力,在他们得势的时候,无不把统一中国做为他们的最高政治目标。这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蒙古独立,只是20世纪初的事。西方列强的到来,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的一统江山从此开始遭到破坏,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神圣国土开始惨遭瓜分、蚕食。外蒙古独立是指外蒙古于20世纪初期从中国独立出去的一直影响到2014年中国的历史事件。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满清政府。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此结束了封建统治时代。然而由于模仿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无视中国国情,在那样一个封建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没有着强大的政治力量,中国不久就进入了混乱的军阀割据时代。外蒙古的独立活动就是在这一时期公开开始的。 1911年外蒙古军队,在沙皇俄罗斯鼓动下,驱逐清政府官员,侵入内蒙古,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袁世凯出兵收复内蒙古,但没有收复外蒙古。1914年沙皇俄国侵占外蒙古的唐努乌梁海,1944年唐努乌梁海地区并入苏联,其中的大部成为图瓦共和国,图瓦现仍为俄国的一部分。中华民国的政权由孙中山转到袁世凯的手中后,开始了与沙俄的艰苦谈判。但中国的外交官们做出了极大的努力,终于迫使沙俄做出让步,承认外蒙是中国的领土,条件是在外蒙古实行“自治”。也就是说外蒙古在名义上仍属中国,实际上外蒙古的内政与外交还是掌握在沙俄的手中。不管怎样,在当时的情况下得到这种结果已实属不易。

民国建立后 民国政府将内蒙古分为五省(兴安、察哈尔、热河、绥远及宁夏),而外蒙古则称蒙古地方。1919年11月7日,由于俄国白军与红军均陷入苏联国内战争而无暇顾及外蒙古,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和政府首脑段祺瑞遂决定出兵外蒙,派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古库伦,挟持“内阁理”巴德玛·多尔济,软禁哲布尊丹巴活佛,并召陈毅回京,全面否定《中俄声明》,立即用铁腕政策迫使外蒙古放弃自治,外蒙古重新彻底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同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废除俄蒙一切条约,蒙古全境归还中国。南方孙中山护法军政府亦致电庆贺。11月22日以《中国大总统公告》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恢复旧制。同时取消《中俄声明》和《恰克图协定》,北京政府在库伦设立“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 1920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了,外蒙古也进入了混乱状态。被苏俄红军赶到外蒙古的沙俄恩琴白匪勾结外蒙古上层王公,向中国驻军发难。1920年代,外蒙古从中华民国分裂出去而公开“独立”,随后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外蒙古叛军击垮驻扎在外蒙古的中国北洋军队,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发表严厉声明,拒绝承认外蒙古独立,但由于当时中国陷于内战中,北洋政府没有派军队收复外蒙古。外蒙古宣布“独立”和建立“蒙古国”消息传到内地,一时间舆论大哗,包括内蒙古王公在内的国内各民间团体、民主党派纷纷发表宣言,反对蒙古王公贵族分裂祖国的倒行逆施,谴责苏俄对中国外蒙古的武装占领。 1922年苏蒙签定一份协约,苏联率先承认外蒙“独立”。1924年6月,乔巴山推出“蒙古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属于大呼拉尔,不设总统,平时由政府处理国务。11月第一届大呼拉尔会议在库伦召开,允许苏联驻军,制定仿苏“宪法”,改库伦为乌兰巴托,北洋政府及民间人士感到不能容忍,希望出兵或借助英、美、日出面干涉,以曹琨和吴佩孚为首的北洋政府对事件十分恼火,但鉴于忙于内战,国力不张,只发表了措辞严厉但无实效的政府声明,对外蒙独立不予承认。外蒙古地区在苏联的扶持下非法独立,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中国朝野的一致抗议,鉴于此,苏联一方面派重兵保护“独立”,并与外蒙古签定互助协定,大规模驻军外蒙古。北京政府的实权人物曹锟和吴佩孚早就对外蒙古闹独立十分恼火。东北的张作霖也大骂俄国人,对外蒙古的“独立”异常愤慨。他一时冲动,竟准备发兵外蒙,以武力解决外蒙纠纷。然而,由于内战剿匪原因,张作霖害怕曹锟、吴佩孚借机出兵东北,不敢对外蒙贸然行事。而北京的曹、吴在北边要对付张作霖,南边要对付其它各省军阀,生怕出兵外蒙会丧失自己在北京政府中的实权,因此只有隔岸观火,无可奈何。作为一种外交形式,北京政府发布了一份措词严厉的声明,谴责外蒙古企图分裂中华民国的行径,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然而自那时起,苏联红军就一直留在外蒙古。这期间,那些在苏俄控制下被剥夺了权力的蒙古上层王公开始醒悟,后悔反抗中国的行为,纷纷逃到中国要求发兵收回蒙古主权,赶走俄国人。但是苏联不断增加驻蒙军队规模,阻挠中国收回外蒙古主权的行动。内乱中的中国也一次次丧失了收回蒙古主权的机会。1924年5月31日,中国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和苏联政府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也叫《中苏协定》。主要内容:一、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二、苏联放弃帝俄在中国的一切租界、租地;三、苏联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四、苏联取消帝俄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五、中东铁路同意由中国赎回。六、承认外蒙古是中国领土,中国在外蒙古有完全的永久的主权。 1927年,蒋介石主持中央政府时,苏联要求中国承认外蒙古的独立,蒋介石迫于国内人民压力回电拒绝,并责令外蒙古执政者放弃“独立”,回归中国。1928年,外蒙古发生大规模反对独立并要求回归祖国的统一进步运动,苏联以“平叛”为由进军外蒙古进行血腥镇压,整个外蒙古血流成河,蒙古统一人士要求民国政府出兵外蒙古,中苏军队在外蒙古东部边界发生小规模战斗。中国军队也没再进入外蒙古。此后,蒋介石政府忙于夺权内战,之后的中日战争,使南京政府无力于外蒙古事务。亲苏的乔巴山趁机又得到发展,加上日本也制造满蒙独立事端,外蒙古甚至与伪满洲国签订“边界”协定,从事分裂国家的勾当。至此,外蒙古在中国内战剿匪期间事实上的分离。 1945年2月关于结束二战的雅尔塔会议,是外国人操纵外蒙古命运的一次重要会议。当时,在欧洲战场上,德国已经战败投降。在亚洲,美国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但战役打得非常艰苦;在中国战场,中日双方处于战略对峙,谁都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然而他们为达到这个目的,不惜出卖中国利益,答应了苏联的出兵中国东北的条件是中国接受外蒙古的现状,即承认并要求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无理要求。这笔交易实际上是在罗斯福和斯大林之间进行的。蒋介石得不到罗斯福的支持,面对斯大林的重压,蒋介石无奈为抗日战争,在1945年8月14日,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条约中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这种巨大代价,终于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攻打屯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军。而日本在条约签订后第二天宣布无条件投降,使得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行动变得毫无意义,在苏联和美国的压力下,1946年的中国政府(国民党政府)暂时承认外蒙古独立,但在50年代后又不承认。在台湾领导人陈水扁当局时期承认外蒙古独立,后在马英九时期否认蒙古独立。 1949年10月,中国的内战以的奇迹般的胜利震惊了世界,国民党的军队被赶到台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建交。 蒋介石在退到台湾后,对斯大林没有遵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条款感到愤慨,并以苏联违约为由,在联合国状告苏联,当时虽然大陆已经易手,但在联合国,“中华民国”仍然拥有中国的合法代表权,并且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宣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从而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但1961年蒋介石在美国和苏联压力下,被迫同意蒙古加入联合国。

蒙古独立后 苏俄在蒙古对中国的70年的丑化宣传,1960年代苏联开始在外蒙古驻扎20多万军队和部署大量导弹,相当于苏联全部导弹的三分之一,军队不断增加,包括派军队到蒙古,总数达到了一百万人。严重威胁中国,配合苏联从东北、华北、西北8000多公里边界线上威胁中国,加上美国在中国南方边界进行越南战争,中国政府,被迫积极战备,保家卫国。至于内蒙古则在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蒙古人民共和国于1992年改名蒙古国。蒙古国属于东北亚的内陆国家,位于俄罗斯与中国之间。虽然蒙古国未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但它的最西端却与哈萨克斯坦的最东端仅数公里之遥。乌兰巴托作为蒙古国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拥有该国38%的人口。蒙古国的政治体制为议会共和制。 蒙古一词地理上指蒙古高原,如“蒙古黄羊”。历史上通常指大蒙古国或蒙古帝国、四大汗国、帖木儿帝国等蒙古人建立的国家,如“蒙古西征”。现实中指蒙古国或蒙古族。历史学家黄现璠认为:“蒙古一称萌古、萌骨或蒙兀亦见于公元七世纪《新唐书· 北狄传》的“ 蒙瓦”,蒙瓦即蒙兀。他们初居于今辽宁省西部,后移居于内蒙古、外蒙古(即今日蒙古人民共和国)以及今日苏联境内的布罗阿里。由此指出一个重要结论,就是今日苏联境内的吉尔吉斯族人、蒙古族人以及接近我国北部的一些民族,如塔吉克族, 多在公元六、七世纪时,即已形成”。

【蒙古简介】看完这个,你对蒙古国还陌生吗?-图片2

5蒙古国军事

蒙古人民军历史可追溯到1921年3月18日。1990年代后总统兼任武装力量总司令。1996年起实行文职国防部长制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独立于国防部。实行义务兵役制,1998年起增加了替代、合同兵役和抵偿服役制。1992年起服役期改为一年。1997年开始对武装力量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其编制体制由师-团制转入了旅-营制。2008年总兵力共有2万人。 【“可汗探索”军事演习】 美国及北约2010年不断拉拢蒙古,甚至传出在蒙古建立军事基地的传闻,这引起中俄专家担忧。 2010年3月29日,北约正式宣布蒙古为第45个向阿富汗派兵的国家,4月23日,蒙古还将应邀参与北约外长峰会。对于美国和蒙古的不断走近,美国战略专家罗佐弗4月4日在“opednews”网站撰文称,“蒙古是五角大楼安插在中俄之间的特洛伊木马”。罗佐弗称,自2004年来,美国在非洲、大洋洲、东亚公开或暗中建立了大量新的军事基地,而2014年美国又开始将目光瞄向了蒙古,有可能在蒙古建立军事基地。世界上仅有朝鲜、哈萨克斯坦和蒙古三个国家同时与中俄接壤,而蒙古是唯一完全被中俄包围的国家,北约2014年硬是从中俄的包围中“挤出一个军事伙伴”。文章称,蒙古在2004年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但此后一直没有努力成为正式成员国。相反,蒙古却在此后几年的“可汗探索”演习中,不断扩大与美军的合作。2004年4月23日,蒙古还将宣布向阿富汗增兵250人。 2009年8月15日,“可汗探索-2009”多国维和军事演习在乌兰巴托以西65公里的蒙古国武装力量培训中心拉开帷幕,来自蒙古国、美国、印度、韩国和柬埔寨的700多名士兵参演。

6蒙古国的交通

以铁路和公路为主。2002年总货运量为1353万吨,比上年增加14.6%;总客运量为1.0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7.3%。
铁路:总长1800多公里,担负全国货运量的4/5。2002年全国铁路总货运量为1163.7万吨,比上年增长14.7%;2002年客运量为400万人次,占上年的97.1%。
公路:总长约5万公里,其中硬面公路3100公里,柏油路约1400公里。2002年客运量为1.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7.8%;货运量为188.87万吨,比上年增长13.9%。
水运:2002年货运量为1800吨,比上年增长5.9%。
空运:航线总长约4万公里,2002年客运量为30万人次,其中国际客运量为20万人次,国内客运量为10万人次;货运量为2400吨,是上年的82.8%。与北京、呼和浩特、莫斯科、伊尔库茨克、汉城、东京、大阪和法兰克福之间有定期航班。国际机场1个,为乌兰巴托“布音特-乌哈”机场。

【蒙古简介】看完这个,你对蒙古国还陌生吗?-图片3

7蒙古国的经济

以畜牧业为主,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
1991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国有资产私有化。
1997年7月,政府通过“1997-2000年国有资产私有化方案”,目标是使私营经济成份在国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国内生产总值(GDP,2002年):约10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45美元(2002年)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3%(2003年)
货币名称:图格里克(TUGRUG)
汇率(2008年9月):1美元=1145图格里克
通货膨胀率(至2002年11月):2.5%
注册失业人数(2002年12月):3.09万人,同比减少9500人

工业 以轻工、食品、采矿和燃料动力工业为主。2002年工业总产值为2717亿图格里克(按1995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即99亿图格里克。2002年,蒙古179种主要工业品中的91种产品的产量比上年有所增长,88种产品的产量比上年有所减少,共有价值6779亿图格里克的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

服务业 1991年起在服务行业实行私有化。2014年,私有化程度近百分之百。 2002年邮电行业收入为387亿图格里克;固定电话终端达12.67万个,比2013年增长7000个。(资料来源:同上)

旅游业 2002年进入蒙境的外国游客为19.2087万人,创汇1.2亿美元。全国有旅游基地、大小宾馆、饭店约700家,共5000多个床位;从事旅游服务的公司约300多家,主要宾馆有乌兰巴托饭店、巴彦高勒饭店、成吉思汗饭店等,主要旅游点有哈尔和林古都、库苏古尔湖、特列尔吉旅游点、南戈壁、东戈壁和阿尔泰狩猎区等。

8蒙古国的政治

蒙古国的国家大呼拉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实行一院制,由76位成员组成,每届任期4年,凡25岁以上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均有权当选为国家大呼拉尔成员。 1990年3月,第十一届大人民呼拉尔第八次会议作出决定,设立总统职位。总统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同大呼拉尔、小呼拉尔(大呼拉尔常设机构)三分形成新的国家体制的领导核心。执政党主席担任政府总理。 1999年12月24日通过宪法修正案。 2002年,蒙古政局总体稳定。执政的蒙古人民革命党牢牢掌控军政大权,稳步推行政府施纲领,并利用其执政优势,在议会两名议员补选中获胜,进一步巩固了自身执政地位。对外交往更加活跃,继续奉行 “多支点”外交政策。

宪法 现行宪法为第四部宪法,于1992年1月通过,同年2月12日起生效。宪法规定:在本国建立人道的公民民主社会为崇高目标;在未颁布法律的情况下,禁止外国军事力量驻扎蒙古国境内和通过蒙古国领土;国家承认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一切形式;国家尊重宗教,宗教崇尚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和原则,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有宗教信仰与不信仰的自由。根据该宪法,改国名为“蒙古国”,建立设有总统的议会制。1999年12月24日,蒙国家大呼拉尔通过宪法修正案,主要内容是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政党单独或联合组阁时“可自行向国家大呼拉尔提出总理人选”等,并规定该修正案自2000年7月15日起生效。31日,巴嘎班迪总统否决修正案。2000年1月6日,国家大呼拉尔驳回总统否决。3月15日,蒙宪法法院裁决该修正案违反宪法,决定予以否决。11月29日,宪法法院召开全体会议,对宪法修正案做出最终裁定即废除宪法修正案。12月14日,蒙议会召开全体会议,以全票通过宪法修正案,12月20日,巴嘎班迪总统再次否决了14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2001年5月28日,巴嘎班迪总统同意修宪,并在宪法修正案上加盖国玺,至此,自1999年以来的修宪争端宣告结束。

议会 国家大呼拉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国家大呼拉尔可提议讨论内外政策的任何问题,并将以下问题置于自己特别权力之内予以解决:批准、增补和修改法律;确定内外政策基础;宣布总统和国家大呼拉尔及其成员选举日期;决定和更换国家大呼拉尔常设委员会;颁布总统当选并承认其权力的法律;罢免总统;任免总理及政府成员;决定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组成及权限;决定赦免等。国家大呼拉尔为一院制议会,其成员由蒙古国公民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直接选出,任期4年;国家大呼拉尔主席、副主席任期4年。本届国家大呼拉尔于2004年8月13日产生,共76个席位。国家大呼拉尔下设10个常设委员会和5个小组委员会。主席那·恩赫巴亚尔(N·ENKHBAYAR,蒙古人民革命党)2004年8月13日当选。

政府 国家权力最高执行机关,政府成员由国家大呼拉尔任命。现政府于2004年9月组成,为蒙古人民革命党和“祖国-民主”联盟联合组阁。政府成员为:总理查·额勒贝格道尔吉、副总理楚乌兰、外交部长曾·蒙赫奥尔吉勒、法律和内务部长曾·尼亚木道尔吉、工业和贸易部长苏巴特包勒德、食品和农牧业部长登特尔比希达格瓦、燃料和动力部长图奥其尔呼、自然环境部长乌·巴尔斯包勒德、健康部长图冈迪、蒙古国部长(主管防灾事务)乌呼尔勒苏赫、财政部长诺?阿拉坦呼雅格、国防部长巴·额尔登巴特、教育文化科学部长彭查冈、社会保障和劳动部长策巴特巴雅尔、交通运输和旅游部长嘎巴特呼、建筑和城市建设部长尼?巴特巴雅尔、蒙古国部长、政府办公厅主任桑?巴雅尔朝格特、蒙古国部长(主管技术监督)伊额尔登巴特尔。2008年9月19日,蒙古国大呼拉尔任命了由桑吉巴亚尔总理提名的2名政府副总理、11名部长和政府办公厅主任,蒙古新一届政府由此宣告成立。本届政府由蒙古人民革命党和民主党联合组建。民主党主席诺罗布阿勒坦呼亚格任蒙政府第一副总理,人革党前主席、前总理米耶贡布恩赫包勒德任副总理。新政府取消工业和贸易部,新设矿产和能源部,原外交部改名为对外关系部,将兼管对外经贸关系,部长由苏赫巴托尔·巴特包勒德(人革党)担任。

政党 实行多党制。蒙共有14个注册政党,主要有: (1)蒙古人民革命党(Mongolian People’s Revolutionary Party):执政党。 1921年3月1日成立,原称蒙古人民党,1925年3月改称现名。党员约12.1万名。 1997年2月该党召开的二十二大确定党的性质为“民族民主主义性质的中左翼政党”,理论基础为“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现任主席那·恩赫巴亚尔,总书记道·伊德沃赫腾(D·IDVKHTEN),书记扎·宾巴道尔吉(J·BYAMBADORJ),乌·恩赫图布辛。 2001年2月该党召开二十三大,选举产生了244名成员组成的党的代表会议、15人组成的党的领导委员会(相当于政治局)和由11人组成的党的监督总委员会。 (2)蒙古民主党(Mongolian Democratic Party):最大的在野党。 2000年12月6日由蒙古民族民主党、社会民主党、民主复兴党、宗教民主党和民主党合并而成。号称党员逾16万。党的宗旨是重视人的发展、人的权力和自由,并视个人能力大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党的目标是巩固蒙古政治独立;建立合理、强大的经济体制;建立开放的社会;建立良政;将社会发展与国际社会进步密切接轨。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会议。 全国协商委员会(相当于中央委员会)下设8个常设委,负责日常工作。 党的监察机关是独立于任何个人的基本章程委员会,对党章负责。 2003年1月23~25日,举行了第八次全国协商委员会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主席门·恩赫赛汗(M·ENKHSAIKHAN),副主席拉·贡达赖(L·GUNDALAI),总书记瑞·冈苏赫(R·GANSUKH)。

9蒙古国的风俗

1.蒙古国居民饮食习惯特点浓郁,食品以牛、羊肉为主,经常食用的蔬菜品种包括马铃薯、白菜、圆葱、萝卜等,喜饮酒;
2.向别人递交东西要用右手,以示尊敬;
3.蒙古人忌讳别人触摸自己的头部和帽子;
4.与客人正式会面或共同进餐要衣着整洁,男士应着西装打领带,女士应化妆并佩戴首饰。
5.送客人离开时,主人不必出门。

10蒙古国的文化

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部文化艺术局主管全国文化艺术工作,下属国家民间歌舞团、国家话剧院、国家歌剧舞剧院、国家杂技院、国家音乐馆、国家木偶剧院和博格达汗宫博物馆、乔依金喇嘛庙博物馆、造型艺术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文化遗产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艺术画廊等单位。

鼻烟文化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用富有高级油分和香味的干烟叶加入名贵药材,磨成粉末装入密封容器陈化而成,以手指送少量到鼻孔。在中国北方的近邻蒙古国,吸闻鼻烟一直是当地人不可或缺的习惯,并形成特有的鼻烟文化。在蒙古国参加各种会议,总可以见到一些人拿出鼻烟壶放在桌上,不时取出少量鼻烟吸闻,甚是享受。

猎鹰节 居住于蒙古国西部的哈萨克族居民传承了祖先驯鹰的习俗,至今仍保持着驯鹰和狩猎的文化传统。蒙古国哈萨克族人驯服的猎鹰大致属于隼类,也称海东青。

11蒙古国的教育

全国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约占2%。实行国家普及免费普通教育制。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2-6岁儿童224864名,其中102522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有4242位学前教育教师。全国有783所幼儿园,其中696所为国立,87所为私立。 全国有全日制普通教育学校748所,其中594所为国立,154所为私立。全国共有高校172所,其中国立高校38所,主要有国立大学、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大学、农业大学、医科大学、文化艺术大学、人文大学、乌兰巴托大学等,私立高校134所,主要有依和扎斯克大学、奥特根腾格尔大学等。 根据政府间文化教育科学合作协定,蒙与50个国家交换留学生。

12蒙古国的新闻出版

据蒙方统计,蒙古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约170种、杂志68种、43家广播、51家电视台。主要报刊有《日报》、《世纪新闻报》、《今日报》、《真理报》、《蒙古新闻报》等。这几种报纸是蒙古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约1万份左右。除《真理报》是蒙古人民革命党机关报外。此外还有《索音博报》(军报)、《乌兰巴托时报》、《人民权利报》等。

蒙古消息报 《蒙古消息报》(中文版)是由蒙通社主办的蒙古国唯一一家中文报纸,创刊于1929年9月1日。其前身是《工人之路报》,是专门针对在蒙古国工作的中国工人而创立的。该报向读者介绍蒙古国法律法规和蒙古国风俗习惯等,1946年起改为现名。2009年9月1日,蒙通社举办了《蒙古消息报》(中文版)。

蒙古通讯社 系官方通讯社,创建于1921年,1957年10月改为国家通讯社。该社与新华社、路透社、俄罗斯新闻社、塔斯社等有合作关系,每天接收上述通讯社的电讯稿,有选择地发布。

公共广播电台 系蒙古唯一非私营广播电台。创办于1931年,1934年9月1日首次播音,使用喀尔喀蒙古语,现广播覆盖全国。对外用“蒙古之声”广播。1964年9月首次用蒙、汉语播音,1965年开始用英语播音,1997年1月改名为“蒙古之声”。2014年该电台每天用蒙、汉、俄、英、法、日、哈萨克语等7种语言对外广播。

13蒙古国的外交

20世纪90年代以后,蒙古开始奉行“多支点”外交政策,即在与俄罗斯、中国两大邻国发展均衡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重点加强与美、日、德等西方大国的交往,以获取外援发展经济。 国家大呼拉尔1994年通过的《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规定,蒙奉行开放的、不结盟的、多支点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同俄罗斯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是蒙古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主张同中俄“均衡交往,发展广泛的睦邻合作”。同时重视发展同美日德等西方发达国家、亚太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友好关系与合作。 截至2003年10月,蒙已同143个国家建交。 与中国的关系 蒙古国本来称外蒙古,1946年1月在苏联和美国的压力下,那时的中国政府(国民党政府)暂时承认外蒙古独立。1949年10月16日,蒙古与中国建交。 1960年中蒙签订友好互助条约。 1962年签订边界条约。 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蒙古与中国台湾省之间有经贸往来。据蒙方统计,1991年以来,台湾共向蒙提供无偿援助1260万美元;1998年至2001年底,蒙台贸易总额为1259.3万美元。2002年9月1日,台湾在蒙古设立贸易经济代表处。

14蒙古国的重要人物

那楚克·巴嘎班迪:前总统。
1950年4月22日生于扎布汗省雅鲁县牧民家庭。
1972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制冷中专。
1980年毕业于苏联敖德萨市食品工艺学院。
1984-1987年就读于莫斯科社会科学学院,获哲学副博士学位。
1995年获敖德萨市食品工艺学院名誉博士称号。
1999年获蒙管理学院名誉博士称号。
1972年起先后任乌兰巴托市白酒啤酒联合企业修理工、机械师和工程师。
1980-1984年任人革党中央省宣传部长。
1987年起任人革党中央演讲员、处长和部顾问。
1990年起任党中央书记、副主席。
1992-1996年任国家大呼拉尔主席。
1996-1997年8月再次任国家大呼拉尔委员,并兼任人革党议会党团主席。
1979年加入人革党。
1997年2月-6月任人革党主席。
1997年5月当选总统,2001年5月连任。
巴分别于1991年作为执政党人民革命党中央主席团委员、中央书记、1994年作为国家大呼拉尔主席、1998年作为总统访华。
夫人阿·奥云比列格,有1女1子。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国家大呼拉尔主席(议长)。
1958年生于乌兰巴托市。
1980年毕业于莫斯科高尔基文学院。曾在英国留学。
1980年起在蒙作家协会翻译局任翻译、编辑。
1983年起任作家协会外事司长。
1990年起任蒙翻译家协会副主席,同年11月起任政府文化艺术发展委员会首席副主席。
1992年6月当选为国家大呼拉尔委员。
1992年至1996年任文化部长。
1997年8月起任国家大呼拉尔委员,同年10月起兼任人革党议会党团主席。
2004年7月再次当选国家大呼拉尔委员,并于8月13日当选国家大呼拉尔主席。曾任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
1996年至今任党的领导委员会成员(相当于政治局委员)。
1996年至1997年任人革党总书记。
1997年6月至今任党的主席。
1993年曾作为文化部长、2002年1月,以总理身份正式访华。
懂英、俄语。
夫人朝勒蒙,有4个子女。
查黑亚·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理。
1963年3月生于蒙古国科布多省。
1988年毕业于苏联沃夫市军事政治学院新闻专业。
200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
1981年起任额尔登特公司修理工、机械工。1988年任蒙《红星报》记者。
1990年任《民主报》主编。
1990年至1992年任大人民呼拉尔代表、国家小呼拉尔委员。
1994年至1996年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分析员。
1994年加入蒙古民族民主党,1996—1999年任该党主席。
1991—1996年任蒙古民主联盟主席。
1996—2002年历任国家大呼拉尔委员、国家大呼拉尔副主席、总理、国家大呼拉尔多数派议会党团主席。
2002—2003年任联合国项目顾问。
2004年8月20日,在新一届国家大呼拉尔会议上当选蒙古国总理。
懂英语、俄语。
已婚,有4个子女。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hfy
  • 本文由 hfy 发表于 2014年12月6日13:00:5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iliol.com/626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