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中国留学生最痛苦的文化冲击

andy 教育评论1,473阅读模式

批判性思维——中国留学生最痛苦的文化冲击

在国外大学的校园里,critical thinking是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无论是在课堂上、小组讨论中、还是学科作业以及考试的评分要求里,它都一遍一遍的被老师反复强调到了让我们耳朵起茧的地步。 Critical thinking,即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通过独立分析、论证和试验去质疑、挑战权威。任何一种观点都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有理有据,所有质疑都是值得被肯定的。

然而,critical thinking却是每个中国留学生初到国外都必然经历的一个culturalshock。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大家读后感应该写得不少了吧?但都是怎样写的呢,无非是千篇一律的无条件点赞,即使提出一些批评意见,也只是隔靴挠痒般的一笔带过。这和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浸染不无关系。我们视谦逊为美德,把指出别人的不足与错误视为冒犯与无礼。但是西方国家文化却鼓励质疑、崇尚挑战。

在英国读书时,几乎每一位讲师布置给我们的第一篇学科论文都是让我们去批判本领域里非常权威的一篇学术期刊,从这项学术研究的选题到文献综述、到抽样、到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直至最后的结论,一步步都必须挑出错误或者局限性。最开始, 身边的每个中国同学想法都和剑9听力里一位speaker的想法一样: “How can I possibly do it? Howcan I comment on someone else’s research when they probably spent five yearsdoing it?”每次一写这类的论文,大家都头疼万分。其实我们并不是为必须去批判别人而感到痛苦,而是“点赞”思维对我们的影响根深蒂固,导致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非常局限,很多时候根本就看不出问题所在,于是思路陷入泥潭,行文难以进行下去。

关于中国学生和深受批判性思维影响的西方国家学生思维模式的差异,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最让我震撼的一次小组讨论。在一次seminar(注:国外大学的一种授课形式,通常是把整个专业拆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小班授课,以方便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解决大班授课时遗留的一些问题)上,我和一个德国妹子、一个白俄罗斯哥们儿合作完成一个项目 —— 为一个跨国公司分析美国和土耳其各自的国际商务环境。在对比两国的失业率时,数据中代表土耳其失业率的数字比美国的小,我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土耳其的就业政策比美国做得好,仅此而已。而白俄罗斯哥们儿立马就提出了反驳意见:美国是发达国家,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修路、修桥、建房等等)基本完成,因此可以提供给公民,特别是学历较低的社会底层公民的就业岗位较少;而土耳其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高度发展的阶段,因此短期来说,就业率确实比较高。接着德国妹子补充: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社会福利政策比土耳其完善,对于公民来说,即使没有工作基本上也是饿不死的,所以公民即使丢了饭碗也不会尽全力去找工作;而在土耳其这样一个社会福利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失业就意味着饿死,于是无论工作高低贵贱、钱多钱少,公民都会拼了命的去争取以得以养家糊口。然后在接下来的仅仅15分钟的讨论里,他俩就刚刚谈到的观点为美国和土耳其分别制定了短期的和长期的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案,而我几乎呆坐在一旁,看着他俩连珠炮似的往外蹦着词儿,满脑子只有“amazing, amazing, amazing…”

所以,准留学生们,为了提前适应国外大学所推崇的这种critical thinking,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吐槽”技能吧~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andy
  • 本文由 andy 发表于 2014年9月17日23:22:4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iliol.com/335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